【精益生產咨詢】導讀
在工廠做過工的朋友可能會發現這樣一個現象:
工廠明明效益已經很不好,卻還養著一幫閑管理,不上班不干活,喝著小酒抽著看煙,偶爾逮個正著,還能弄個零花錢。
很多人都不明白,為何工廠寧養一批閑管理,也不多養一個員工?
Part 1
養員工的危害比管理者大很多
首先,員工是單獨的點,管理者卻是網中的結,抓起一個帶出一片,干掉一個,打的是一堆人的臉。
其次,養一個閑著的員工的危害要比樣管理者來得大,因為員工直接創造效益的,一堆人干活,邊上一個看熱鬧的,很快就會出問題
Part 2
普工人人都能做,管理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得好
普工是個人都能做,做管理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得好。
別看人家閑,人家管理得當的話一年能為老板多賺好多錢。
普通員工最多是一雙手在干活幫老板賺錢,有頭腦的管理可以一個辦法就能幫老板賺更多的錢或者省更多的錢,相比這下,普工有啥用?
Part 3
有了管理者后,工人干活更積極
管理有他們的價值,工人也有工人的價值,在福利一般的工廠,工人的干活積極性就很一般,基本沒有監督是不會好好干的。
而有了管理者之后,他們就會去管理這些工人,讓老板省心省力,所以一般老板都會多招一些管理去管理工人。
管理者和員工比例多少正常?
企業的管理者與員工的比例,與企業的規模、經營的性質有很大關系。
一般情況下,大型企業的比例比較小,而小型企業由于部門設置并不能減少,所以比例可能要高一些,一般的比例是1:5至1:10之間。
● 1、管理人員與員工的比例通常來講,在日資或臺資企業中,人員管理有以下兩個參考原則:
①、間接人員、直接人員比例: 間接人員—指除從事生產一線工作以外的員工 直接人員—指從事生產一線工作的員工,主要包括操作工、品管員等,間接人員:直接人員=1:20~50。
②、每人的管理人數:每一層的主管直接管轄的部署人員,一般認為:高層主管:4~8人。
● 2、加工型企業的脫產人員是占的比例要大一點,因為這主要就是比例的問題,不過建議必須要符合生產才行。
脫產人員越多,對企業來說就是在增加成本,適當減少脫產人員,這才是真正決定成本之道。
同時脫產人員的工資必須要比正常的生產員工高,這樣才能激發員工的積極也主動性。
你們是怎么看待工廠寧養一批閑管理,也不多養一個員工這個現象的呢?